ERP 实施方法论的比较 -( SAP、 Oracle、 J.D.E、 BANN、用友等实施方法论) 正确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保证。ERP 系统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实施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这里从基本策略和方法、主要经验、基本教训等几个方面分步进行说明。 根据企业为实施ERP 确定的不同目标,企业在实施ERP 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策略。划分ERP 实施方法有两种通用尺度:一是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二是业务变动量和企业希望实现的价值。二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不同的实施方法矩阵。 实施ERP 的目的可能出于技术原因,比如为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方案和支持工具等,也可能是为了增强企业战略和提高竞争力。着眼于技术层面的实施只能为企业提供核心信息系统功能,而基本上不会牵涉到业务变革;着眼于战略层面的实施则力图使业务变革产生积极效应,并使其商业价值最大化。实施速度的快慢,以及实施层面的侧重,不同的实施策略对企业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慢+技术层面”:这是企业最不期望的方式。由于技术层面的重点极少放在商业价值上,因此实施工作应该完成得越快越好。如果在选择ERP 策略时选择了这种组合或在实施过程中被迫走进了这种组合,最好尽快终止实施工作,以免带来更大损失。 “快+技术层面”:这种实施方式主要是为紧迫的技术问题或对不能满足需要的现有系统进行快速减压。这种方式可能费用最低,但不会直接增加商业价值,仅能将技术屏障转移到经营的有效性上去。除非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否则也不提倡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因为,系统到位后再进行优化一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快+战略层面”: 这种形成快速优势的实施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企业的管理非常优秀,企业的变革能力非常出色,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高。否则这种实施方式将可能使预期目标大打折扣。当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求得竞争差异,将重点放在特定的业务流程或作为解决企业最薄弱环节的手段(如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局部)将大多数余下的业务流程依然按照“快+技术层面”来解决。 “慢+战略层面”: 这种实施方式可能会较好地实现追求商业价值的目标。这种方式多被一些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采用,特别是一些想通过实施ERP 完成管理模式转型的企业。这时, 慢的问题不是ERP 软件系统实施引起的,大部分时间是要用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大范围改动、修正员工行为、整理企业管理的各类基础数据等工作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