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原理„„„„„„„„„„„„„ 2 三、设计步骤 „„„„„„„„„„„„„ 3 四、结果分析 „„„„„„„„„„„„„ 6 五、体会„„„„„„„„„„„„„„„ 7 六、参考文献„„„„„„„„„„„„„ 7 一 设计内容与设计目的 设计内容: 利用Matlab进行HDB3码的编译,码元数为1000,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为8,二进制序列为0、1等概率出现,码元持续时间为1s,接收滤波器为其他001)(sTttg,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N0=0.01。 技术要求: 1 .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 2 .绘制经过接收滤波器后的波形及抽样后的数字序列。 3 .利用Matlab进行HDB3码的编译元数为1000,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为8,二进制序列为0、 1 等 概 率 出 现 ,码元持 续 时 间 为1s,接 收 滤 波 器 为其他001)(sTttg,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N0=0.01。 二 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电气波形都可以信道中传输。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的严重的畸变。 在传输码(或称线路吗)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的工作条件。通常,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1) 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理,且低频分量少: (2) 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 信号中高频分应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 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变化: (5) 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 (6) 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等等。 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这里使用 HDB3。 要了解 HDB3 码的编码规则,首先要知道 AM I 码的构成规则,AM I 码就是把单极性脉冲序列中相邻的“1”码(即正脉冲)变为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将“0”码保持不变,把“1”码变为+1、-1 交替的脉冲。如: AM I 码:-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BD3码(3nd Order High Density Bipolar)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 AMI 码的一种改进型,改进目的是为了保持 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 (1)检查消息码中连“0”的个数。当连“0”数目小于等于3时,HBD3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