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曾泽林 自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 语言的内化(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 (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 世纪70 年代Krashen 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 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 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 《 Krashen.1982) :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 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 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 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 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 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