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 密……… .………… 封…………………线…………………内…… ..……………… 不…………………… . 准…………………答… . …………题…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年硕士讨论生考试《教育学》过关检测试题 D 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 30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道德认知进展B.道德情感进展C.道德意志进展D.道德品行进展2、教育讨论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B.中数和平均数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纳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D.城市教育4、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5、“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B.康有为C.蔡元培 D.晏阳初6、“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7、某讨论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制造力”这一讨论假设。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讨论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8、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A.孟轲、王守仁B.孟轲、朱熹C.荀况、王守仁D.荀况、朱熹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常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判、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第 2 页 共 11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10、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 D.“心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