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寻找诗中那个青春的“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2.通过诗歌对比和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3.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同学们青春的热情,帮助同学们理解青春的价值。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问题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在单元起始课上,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方法。在本单元中《沁园春•长沙》展现的是同学少年的群像,《红烛》《致云雀》展现的是“红烛”“云雀”这样作为喻体的意象,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有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大家请注意,这里的“我”是加引 号的,应 当 是指 文学作品中的“我”,那么 这个“我”与不 加引 号的我之间,有着 怎 样的关 联呢 ? 几 天 就 让 我们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比较阅读中,思考、解决 这个问 题,一 起来 寻找这两 首 诗中那个青春的“我”。 提出本课核心任务 教师提 出 本课学习 的核 心 任 务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学习 任 务 :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我们将 通过几 个具 体的活动,一 步 一 步 完 成 这个任 务 。 学生学习 状 态 预 设:同学们记 录 本课学习 任 务 ,初 步 感知 学习 任务 的内 容 。 活动一:初 读诗歌,寻“我” 教师布 置 活动一 的具 体任 务 。 活动一 :初 读诗歌,寻“我” 请同学们默 读课文,结合书 下 注解,整 体感知 两 首 诗歌的内容 ,然 后 试 着 放声 朗 读课文。 朗 读后 ,请画 出 描 写 “我”的句 子 ,概 括 两 首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分别 是一 个什 么 形象。 - 2 -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 ①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 ②圈点勾画诗歌中描写“我”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形象,完成对“我”形象的初步感知。 教师明确: 大家做得很认真,在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中,我们不难看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抒情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