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第四单元 单元整体分析 1、本单元篇章为人物传记,着重学习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2、在诵读练习中领悟在当时背景下,人物身上的不朽风采与壮志豪情。 苏武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分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人格魅力。 ( 2)体会人格魅力以及叙事写人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 1)结合文意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 2)体会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1)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性格。 ( 2) 教育学生身处困境更应坚强,在个人与国家利益面前以大局为重以及对同家和民族忠贞不渝的崇高气节。 【教学重点】 1、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进而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结合文本分析苏武形象,并从苏武身上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计划】本课计划用1课时。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体会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内容】在课前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并在相关问题中点拨重点词语的用法。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个忠贞爱国的英雄感染了一代代人。他穿越历史的迷雾向我们走来,弹奏出感人肺腑的一段被囚牧羊的心曲,这就是苏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出使的道路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再去接受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爱国精神的洗礼。 二、问题设置 1、 文章意在塑造苏武这一形象,但在全文用了一定篇幅写苏武出使的背景,这对于表现苏武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熟悉课文词句并讨论。 文章在一开始就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在这一背景下出使,表明其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这也是后来扣留苏武的原因。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