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赣榆县黄海路小学 吴凌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9——9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明确什么情况下用替换的策略,明确替换的依据,知道替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杯、小杯教具、磁铁黑板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产生认知冲突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可能是什么呢?先从咱们的预习题出发。 出示:小明把 720毫升果汁倒入 6个小杯和 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这是我们的预习题,谁来大声读给大家听? 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有( )、( )、( )。 要我们求的问题是( )。 还能像刚才那样直接用720除以 7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因为 720毫升的果汁不是平均分在这 7个杯子里的,所以不能直接用除法去计算。) 师:哦,现在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板书:两种未知量),所以不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题中有这个条件:“ 小杯的 容 量是大杯的 31 ” ,还 可以说 成( )。 也就是( )个( )杯=( )个( )杯。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中肯定有用过这样的替换策略,当然也用过其他的策略,怎样让学生从众多的经验中有目的的选择适合本节课的经验,并能很好的利用,这正是设计预习案时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最基础的关于条件与问题的理解,到关键条件的理解,不仅让学生在预习中有章可循,同时也为解决问题理清思路,为下面的关于替换理由与替换依据的追问打好铺垫。】 二、充分动手操作,寻求策略 (一)感悟 1、这题该怎样解答呢?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同桌的想法一样吗?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2、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方法。 方法一:大杯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