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 (一)按赋存形式和物理性质划分 1.结合水 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可抗剪切,不受重力影响,不能传送静水压力,在110°C 消失,主要存在于粘土中,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 2.毛细管水 赋存于岩土毛细孔中,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可被植物吸收,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引起沿海地区和北方灌区的土地盐碱化。 3.重力水 赋存于岩土孔隙、裂隙和洞穴中,不能抗剪切,受重力作用,可以传送静水压力。 结合水、毛细管水属专门研究课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所指地下水一般是重力水。 (二)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半固结的碎石土和砂性土的孔隙中。 2.碎屑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红色岩层的孔隙、孔洞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古、中生代灰岩、白云岩的裂隙溶洞中,分为: (1) 裸露型:灰岩、白云岩基本上出露。 (2) 覆盖型:灰岩、白云岩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3) 埋藏型:灰岩、白云岩被非碳酸盐岩类覆盖。 4.火山岩裂隙孔洞水 赋存于火山岩的裂隙、孔隙、气孔、气洞(熔岩隧道)中,在广东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 5.基岩裂隙水 (1)块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侵入岩、混合岩、正变质岩的裂隙中。 (2)层状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沉积岩、副变质岩的裂隙中。 (三)按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划分 1.上层滞水 位于不连续隔水层之上的季节性潜水。 2.潜水 位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水。 3.承压水 充满两层隔水层之间,具压力水头的水。 (四)按地下水矿水度划分 1.淡水:M﹤1g/L。 2.咸水:M≥1g/L,分为: (1) 微咸水:1g/L≤M﹤3g/L; (2) 半咸水:3g/L≤M﹤10g/L; (3) 咸水:M≥10g/L,可分为: ①盐水:10g/L≤M﹤50g/L; ②卤水:M≥50g/L。 (五)按地下水的出露温度划分 1.冷水:水温低当地年平均气温(即常温带温度),一般t﹤25℃(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2.温水(低温热水):25℃≤t﹤40℃; 3.温热水(中温热水):40℃≤t﹤60℃; 4.热水(高温热水):60℃≤t﹤100℃(沸点); 5.过热水(超高温热水):t≥100℃。 (六)按地下水化学类型划分 常用舒列夫分类,将水中大于25mmol百分比的6 种常见离子(HCO3-、Cl-、SO42-、Ca2+、Mg2+、Na+(包括K+)组成49 种水型,按阴离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