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方法(全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目前具有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冠状动脉分叉部位血液形成湍流且局部剪切力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冠脉分叉病变占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总量的 15%-20%[2]。冠脉分叉病变解剖结构千变万化,且治疗过程中也会随时改变,目前尚无适用于所有分叉病变的手术方法。尽管近年来进展非常大,其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通常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六类:(1)单支架技术(one-stenttechnique,OST);(2)支架球囊技术(stentwithballoontechnique,SBT);(3)支架对吻技术(kissingstenttechnique,KST);(4)T 支架技术仃 stentingtechnique.TST);(5)支架挤压技术(crushstentingtechnique,CRT);(6)Cullotte 支架技术(Cullottestentingtechnique,CUT)。与简单冠状动脉病变的 PCI 治疗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再狭窄率及手术费用较高,而临床预后较差、手术成功率较低[2]。因此,冠脉分叉病变最合适的策略、最优化的技术策略不只是要达到最佳的即刻临床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最佳的长期预后效果:较低的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发生率等。1•分叉病变的定义冠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一对角支病变,其次为回旋支一钝缘支病变、右冠状动脉远段病变和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bifurcationcoronarylesions,BCI)是指分叉部位 2 支血管均有〉50%的狭窄病变,且病变累及分支(sidebranch,SB)血管开口。欧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将分叉病变定义为:病变邻近或累及较大分支口部,该分支血管对于患者有明显功能价值(与症状有关、存在大量存活心肌、提供侧支循环以及对左心功能意义重大等),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可丢失[3]。治疗分叉病变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在处理主支血管病变时,由于“铲雪”效应引起斑块移行、支架嵴移位等原因易导致邻近分支血管受累。2•分叉病变的常见分型2.1Duke 分型:A 型:病变只累及主支近侧。B 型:病变只累及分叉后的主支。C 型:病变累及主支近侧和远侧,分支未受累及。D 型:最常见,占 40%,病变累及主支近侧和远侧及分支开口,形成倒“Y”型。E 型:病变只累及分支。F型:病变累及主支近侧和分支开口处。2.2Safian 分型主要根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