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标准化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上门服务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患者需求, 主动到患者家中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的一种服务模式,是一项方便群众,贴近患者的特色服务。,在社区开展卫生上门服务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群众的多维度需求意义重大。 一、上门服务的内涵: 1、服务行为的主动性 社区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应具有主动性,不仅是居民患病时的应邀而提供的服务,还应包括到居民住处的主动询问和随访以及健康管理。 2、服务内容的丰富性 上门服务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应提供有关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有关方面的指导,积极宣传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此外,医务人员走近居民,走近居民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上门服务的重要内容。 3、服务对象重点是弱势群体、高危人群等重点人群。 上门服务要求具有针对性,除满足应邀提供的上门服务外,重点上门服务的对象应该是重点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患者,对重点人群在疾病的高发易发季节,要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 4、服务人员的连续性、服务的连续性 上门服务要求服务人员的连续性,人员的连续性有利于居民对服务的信任,有利于提供优质上门服务,有利于减少磨合成本。人员的连续性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连续性提供保证,为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供保证,它要求同一服务人员长期为固定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5、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服务方式包括应邀的上门诊疗、家庭访视、家庭病床的巡访、居家护理人员的访视等。 二、建立健全上门服务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行政区域划分承担本辖区内的居民出诊诊疗、家庭治疗、护理及建立家庭病床的工作。按照辖区居委会建立全科医师团队,确定上门服务责任医师、责任护士,明确上门服务职责,建立居民与责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并主动向辖区居民公示全科团队医护人员名单、服务项目、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和联系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每个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应根据社区居民的作息习惯,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并在服务范围内实行预约出诊和急诊上门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承担社区家庭出诊的工作,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保证患者的出诊的需求。 3、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电话呼叫记录单或出诊记录单,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