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文本一:“创意设计类型”教学策略 专题五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创意设计类型”教学策略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是初中美术学段分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专题的学习,主要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意设计类型的教学课例入手,围绕案例进行深层的教学策略研究,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实用性的指导意义。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分目标《设计·应用》领域中第四学段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创意方法和过程,建立设计的集合性、功能性和完整性的观念,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与能力,认识设计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产品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成就目标其中则要求学生能够 1、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以及设计与其他美术门类的异同,初步了解设计的一般原理和过程。 2、初步具备对设计作品与工艺作品的鉴赏力,对功能卓越与造型新颖完美统一的设计作品反应敏锐。 3、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进用品和环境的意识。等等„ „ 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三位嘉宾是: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米海峰老师、济南市美术教研员丁建国老师,还有齐鲁名师,青岛市初级实验中学的苏美荣老师。 他们分别代表美术教育专家、教研员和初中美术教师,今天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对初中《设计·应用》领域中“创意设计类型” 课程教学的一些方法策略进行讨论。 “设计”是通过设想、计划、策划、创意、构思、完善等活动去解决问题并形成一种方案的综合实施过程。培养“创意设计”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必须通过学习、了解基本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步骤,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学会设计方案的创意与表达。 学习“创意设计”的意义,或者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所谓“设计意识”,是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实用功能和审美的眼光审视各种产品,并乐于想象和提出新的建议或方案的意识。 设计意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具有敏锐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二、具备富有创意的想象力;三、要有能兼顾功能和审美的思维能力。 有了设计意识,再加上有一个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心态,就能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可以改进的问题,按自己的想像和创意的设计思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使之更方便、更实用、更美观,从而提高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并且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认真观察、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