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俄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对策 1991 年底,前苏联解体,次年,中俄经济合作全面展开。截至 2009 年,中俄经济合作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叶利钦时代(1992-99),普京时代(2000-08)和目前的梅德韦杰夫时代(2008-)。2008 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中俄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一、金融危机前的中俄经济合作概况 中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 3 个领域: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其中贸易所占比重最大。 1、双边贸易是经济合作主体 1992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 46.3 亿美元,第二年迅速上升至 76.8 亿美元,反映出两国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力。94 年双边贸易旋即转入低谷,锐减 34.2%,原因是俄“休克式”经济改革给社会以重创,支付能力趋弱,无法满足进口需求。1999 年,普京出任总理,当年俄实现粮食自给,经济开始复苏。200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 80.03 亿美元,至 2008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已经达到 568 亿美元 1(详见附件:表 1)。 2、双边投资规模较小 与贸易相比,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涉及领域较窄。俄对华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投资额 97 年为 0.18 亿,05 年增加到 0.82 亿美元。截至 08 - 2 - 年,俄对华实际投资累计额为 6.6 亿美元,140 余个项目。 中方对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及服务业等。截至 08 年,对俄投资项目达730 余个,累计投资额为 13.7 亿美元。1 3、双边技术合作比较滞后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方在俄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设计咨询三类业务。截至 05 年,有效数据显示为 4.5 亿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所占比重较大,基本上集中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涉及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但整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约优势。 二、中俄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 1、总量偏小,结构不均,后劲不足 2008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 568 亿美元,而两国 GDP分别达到 4.22 万亿和 1.76 万亿美元,双边贸易为各自 GDP所作的直接贡献分别只有 1.3%和 3.2%(见附件:图 1、2)。 从双边经济合作的构成来看,贸易是核心内容,投资和技术合作仅处于从属地位。1992-2007 年,中俄贸易额累计为2252.68 亿美元,而相互投资额仅为 13.7 亿和 6.6 亿美元(见附件:图 5),比值分别是 1:164 和 1:341。这种结构严重失衡的经济合作结构,对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