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纲 复习提纲(2011 年)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1.生土建筑体系 ①窑洞式建筑— 黄河中上游 ②土墙平顶、土坯拱顶建筑— 新疆干旱少雨地区 2.石构建筑体系 碉楼式建筑— — 西藏、青藏高原等多山地区 3.毡包式建筑体系 蒙古包— — 内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 4.木构架建筑体系。 ①分布于汉、满、回、侗、白等民族 ②宫殿、坛庙、陵墓、佛寺、道观、住宅等 ③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 — 多见于北方 穿斗式木构架 — 多见于南方 井干式木构架 — 东北、西南等林区 干阑式木构架 — 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一.穿斗式(串逗式)特点 ①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②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③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二.抬梁式特点 ①柱子上搁置梁头 (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②梁头上搁置檩条③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②工期短,易施工 ③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④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⑤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⑥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缺点 ① 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② 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③ 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④ 存在技术局限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 ①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②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 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④种植花木,美化生活 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气候调节 防护戒卫、场所调适 礼仪伦理、审美怡乐 自成天地、引入自然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1 简明 ① 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 ②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 2 真实 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 3 有机 ① 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 ②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 4 平面、结构、造型 ① 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②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③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 ④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 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 1 官式建筑 ①工官掌管建造 ②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 ③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 ④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 ⑤人力、财力、技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