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篇一: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掌握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1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学生需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2 .重点难点: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及其演变的规律,以文学发展史的眼光和角度分析现当代作家作品,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重点分析经典作家及其作品。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 1 6 周,共计 3 2 学时。在课程整体安排上,预计实际上课1 5 .5 周,复习考试 0 .5 周,具体学时分配和主要内容如下: 绪 论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 第二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 第一节 “五四” 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第三章 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一出现就是高峰 第二节 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第三节 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 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第五节 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 — — 浩瀚的杂文创作 第四章 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