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评改互动,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实验小学 李丹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我们思考,能不能把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一变,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可见”评改是“教”的重要活动,“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评改则是为达到学生将来能够独立自改,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是小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教学的理念:“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根据以上要求,我们预期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修改草稿,并能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一)学生当前情况调查 学生当前的局面是:学生对作文总是写完了事,而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却忙得“不亦乐乎”,老师们精批细改,点面俱到,但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分数”就丢在一边,教师的辛苦工作成了“无用功”。作文本从上交给老师到批完发放给学生,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而此时学生写完文章时的那种企盼评价的热情早已冷却,对发放下来的作文本,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的辛劳,大多付之东流;二是改评内容大而空,且多有雷同。有的老师在改评作文时,评语常常是那几个有关“主题”、“中心”、“结构”、“语言”的术语在打转,千篇一律;在讲评作文时,总是审题、立意、切题那一套,别无他事。三是学生对作文课本身没有兴趣。 根据以上的学生实际,很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计划 主要采用教学实践方法。通过在班级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批自改和学生互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