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无效吸氧(一)发生原因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4. 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 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二)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三)预防及处理1. 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23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 .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二、气道粘膜干燥(一)发生原因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二)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三)预防及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3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 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 4~6L/min,小儿 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 45%以下。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三、氧中毒(一)发生原因氧治疗中发生氧中毒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