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習得複習題一、名詞解釋1, 第二語言:指相對於第一語言來說,除兒童幼年最先接觸和習得①語言,在此後習得①語言就是第二語言。2,第一語言:指兒童幼年最先接觸和習得◊語言。3,母語:指學習者所屬種族、社團使用。語言,也稱作“本族語”。4,目 0)語:也叫目標語,一般指學習者正在學習①語言。5,第二語言習得:簡稱 SLA,是指人們在獲得母語(第一語言)0 基礎上習得另一種或幾種語言①過程。也叫“二語習得”6,語言習得機制:喬姆斯基提出人腦中存在一個“語言習得機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點:1.具有遺傳性,為人類獨有。2.能使兒童加工語言材料,判斷語言體系①發展,建立抽彖規則。3.可能已經具備一些普遍①語言特征,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類語言中找到,因此,許多語法屬性可能是先天存在於人類①人腦中,無需學習。7,工具型動機:學習者對目①語群鹘沒有興趣,學習目①語只是為了掌握一個工具,用來提高自己①知識水平、改善社會地位。8,習得與學習:克拉申認為“習得”通常指在自然狀態下“下意識”①語言獲得,而“學習”一般是指“有意識”①語言獲得。前者稱為“內隱學習”,後者稱為“外顯學習”9,中介語: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所擁有①一種獨立①語言系統,這種語言系統在結構上既不是學習者①母語也不是目①語,而是介於兩者之間。中介語系統在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現。但它又不是固定不變①,而是隨著學習①發展,逐漸向目①語①正確形式靠攏。10, 普遍語法:喬姆斯基認為普遍語法是由一些原則條件和規則構成①系統,這些所有人類語言共有①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①而不是偶然①,原則系統和規則系統。11»僵化:僵化(fb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 Selinker 於 1972 年在其中介語理論中提出 O。僵化是存在於“潛在①心理結構”中①一種機制,表現為某種母語背景①第二語言學習者會在目①語習得①某個階段上停滯不前,無論學習者年齡人小,也無論其是否繼續學習12, 外國人話語:所謂“外國人話語”並不是指外國人①話語,而是指對外國人說①話語。這種話語,按照 Ferguson(1971)定義,是指“說某語言①人對該語言能力有限考或者根本沒有該語言能力者所使用①一種簡化①語鹘”。在語音方面,具有放慢語速、發音清楚、停頓、重音以及誇張等特點;在詞匯方面,偶爾使用來自其他語言①詞匯、近義詞替換、釋義等方式;在句法方面,有三種不同①調整方式,即省略、擴展、替換或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