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例疑似霍乱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0年7月27日,本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收治了一例疑似霍乱病例。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疫点、疫区范围,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本中心立即组织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赴市人民医院对该病例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一例疑似霍乱病例。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李三,男性,27岁,住三江街道莲塘村,系外来务工者,原籍四川省,于2008年3月来绍,现在某服装厂上班,同住一起的有其弟弟(李四,24岁),也在同一单位工作。 二、患者发病情况 患者于7月24日早晨开始腹泻,大便性状为黄稀便,后为水样便,量较多,10余次/当日;未去就医也未用药。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粘液浓血便;24日晚上呕吐二次,无喷射状;无发热(口腔体温 37.0℃ ),无畏寒等其它症状。于当晚去村卫生院就诊,给予输液治疗,输液 500ML,具体药物不清。25日上午在家休息,25日下午 2时,前往市人民医院就诊,初步检测霍乱弧菌阳性,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 三、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我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接到流调指示任务后赴疫点对医院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莲塘村农贸市场及卫生室和某服装厂车间进行了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 (一)医院医生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们查阅了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对负责患者的医生做了相关调查,医生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诊治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患者的临床症状典型,实验室结果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 经调查与患者有过接触的所有医护人员身体状况良好,暂时无人出现腹泻症状。 (二)对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调查 据患者李三自己介绍,他既往身体比较健康,无其它病史。患者日常饮水为自来水,日常生活用水为土井水;病家卫生状况较差,住屋边有无盖垃圾箱,厕所为露天粪缸,且直接放入田中,田中水可直接放入河中,河水中有漂浮物,水质状况差,但自述均不用。23日晚,曾在该村农贸市场的无证摊贩处购买的冷拌面及冷拌海带。发病前五天前的饮食情况,主要为白菜、土豆、茄子、西红柿,鸡蛋。近5天来,均在单位上班,无外出,也无同类腹泻病人接触。22日晚曾与老乡(张明,男,30岁;李远,男 31岁,租住在东湖镇水产村)二人及弟弟(李四)共同在一饭店用餐,主要食物为西红柿蛋汤、炒茄子、土豆丝、四季豆、糖醋小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