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珍爱生命之树 杜绝轻生行为

珍爱生命之树  杜绝轻生行为_第1页
1/8
珍爱生命之树  杜绝轻生行为_第2页
2/8
珍爱生命之树  杜绝轻生行为_第3页
3/8
珍爱生命之树杜绝轻生行为自杀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 100 到 120 万人自杀,比战争、动乱和谋杀造成的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我国每年有约 70 万人死于各类伤害,自杀位列死亡原因之首,发生率为 23/10 万,每年约有 28.7 万人自杀死亡,占世界自杀人数的 1/4 还多。一、自杀行为及其成因一)什么是自杀行为自杀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结束。分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情绪性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进程迅速,发展期短,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理智性自杀是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自杀措施,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二)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转型对人价值观念的冲击等;有个体生活事件的引发,如婚恋受挫、升学失败、亲人亡故等;有严重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不和谐、从小缺乏父母温情和爱护等;有人格缺陷与应对方式不良,如幸福感缺失、兴趣减退的抑郁等。此外,个体危机应对策略不当也会导致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通常有强烈的孤独、无助、无望的感觉,他们可能尝试过解决问题但未能成功,认为再也找不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这与个人的危机应对方式有关。一些人发现轻生的想法只是暂时的,事情是会有转机的,能够认识到对于暂时的困惑来说,自杀是一种无法挽回的选择;而有的人有着心理或者精神方面的困扰,在没有遇到特殊危险的情况下,或在没有刻意产生自杀行为的情况下却走向了死亡。二、自杀前的言行征兆要了解自杀前的言行征兆,首先有必要了解自杀者本身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一)自杀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当一个人决定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通常是需要一个思考过程的。了解自杀者的心理特点和内心感受,有助于对自杀的个体提供帮助和支持。1.渴望结束痛苦。突发的创伤事件所带来的生活上的痛苦,可能会令一个人产生自杀意念,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的积累或短时间内的特大变化,都可能会损伤一个人的应对能力。不求助于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痛苦经历的结果可能是令常人无法忍受的。一些人便开始认为自杀可能是他们解决问题或脱离痛苦的唯一方法。2.偏差认知。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二者交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珍爱生命之树 杜绝轻生行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