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极-偶极激电测深装置示意图由布极示意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测量极布置好之后固定不动,仅移动供电极即可实现测量极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充电率数据测量,并有较大的深度,效率较高。2,记录点为 AO 的中点,视深度为 AO 长度。3,供电极在所有测量极左边时为正向单偶极(AMN)数据,移到所有测量极右边后就是反向单偶极(MNB)数据,在测量极中间部位时,供电极左边测量极为反向单偶极(MNB)数据,右边测量极为正向单偶极(AMN)数据。供电极在两个测量极之间不满足装置要求,是废数据或不记录。4,根据此方法测量完成后,能得到四张有效图件:AMN 装置的视电阻率和充电率,MNB 装置的视电阻率和充电率。5,电极的位置已经满足高密度测量方式的电极位置要求,将数据变换后,可以对其进行高密度方式的视电阻率和充电率的反演,方便后期的分析解释。一.GDP32 的数据格式说明测量完成后的 GDP32 的数据格式,生成为*.AVG 文件,数据见下:说明:文件为文本格式,其中中文为说明方便后添加的,Tx 为供电极坐标,Rx 为测量极坐标,首供电极坐标为-662.5 米,末供电极位置为 662.5 米,每次供电极移动 25 米,供电极在测量极两边对称布置。首测量极坐标为-400 米,第 9 根测量极坐标为 0 米,末测量极(第 17 根测量极)位置为 400 米。实际输入坐标为斜距和高程,GDP32 系统处理为平距了,所以距离有差异,实际测量极距离为等间距的 50 米。记录点为 AO的中点,(-662.5+(0+25))/2=-318.75,(-662.5+(-400+25)/2=518.75,与文件中记录点位置相符合。间隔系数=供电极到测量极的距离/测量极距离,为负值时为反向单偶极数据。App.Resist 为视电阻率数据,为平距时装置系数算出,后面需用斜距重算此视电阻率。二.重算视电阻率为方便处理,将上面的数据放到 excel 表格中,先将供电极位置和间隔系数做了个主从排序,然后对 Rx接收电极位置重新计算,数据中只记录坐标较小的测量极位置(即 M 极),见下图:供电极在所有测量极左边或右边的数据均满足单极偶极装置要求,有完整的 16 个点,可以直接复制粘帖,即供电极坐标小于-400 或大于 400 的数据。供电极在-400 与 400 之间的数据因供电极正好在一组测量极中,不满足装置要求,有效点只有 15 个,需要单独处理。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测量极坐标位置全部编辑完成后,将其转变为以 MN 中点为记录点的数据,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