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襁褓:襁褓是包裹婴儿的布或背负婴儿的袋布。这是以婴儿身上必有系带物这一特征借代婴儿的年龄。如《论语·子路》中有“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句意即“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背负着婴儿到来了”。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 2~3 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的“孩提”指可以提抱而未能独立行走的儿童。现在俚语中也有“手里有孩提,才知当初父母时”的俗语。有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3.齿龀:又称为龆龀(tíao chèn),指儿童换牙。 4. “总角”、“垂髫”:借代幼年儿童的年龄。《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到“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这“总角”指小孩头上扎起像角一样的束发。这也以小孩身上的特征借代四岁到七八岁孩童的年龄。《桃花源记》中所说“黄发垂髫”的“垂髫”指小孩头上散垂下的头发,也以小孩头上的特征借代小孩的年龄。 5.“豆蔻年华”借喻少女的妙龄。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句,意即芳龄十三多岁,身姿轻盈漂亮的歌伎好像南方豆蔻花一样美丽可爱。现也已用“豆蔻”泛指青年男女的青春岁月。 6.“及笄” (jī):借代十五岁少女的年龄。《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及笄”句,意为古代女子到十五岁时行冠礼,用竹笄束起头发。后人相袭沿用,习惯以“及笄”称女子十五岁妙龄。今古相承,用乘数借代积数法,沿用在年龄别称上。如“二八佳庆”借代庆贺十六岁生日节,也有以“三五”借代十五岁,以“二九”借代十八岁芳龄。 7.“弱冠”、“加冠”、“冠”:借代成年人年至廿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句,袁枚《祭妹文》中有“予弱冠粤行,汝犄裳悲恸”句,《论语·先进》中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句的“加冠”、“弱冠”、“冠”都指男子到了廿岁束发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期了。 8. “而立”、“不惑”、“知天命”:依次借代三十岁、四十岁和五十岁。《论语》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句,意为:(因为)我十五岁立志向学,(所以)到了三十岁时,就能独立工作,且有独立理解(复杂)问题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到了四十岁时,在复杂事物面前,就能识别是非、善恶、真假,不受其迷惑,到了五十岁时,就能懂得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古人也以“半百”、“知非之年”指代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