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汉诗律习题集

古汉诗律习题集_第1页
1/6
古汉诗律习题集_第2页
2/6
古汉诗律习题集_第3页
3/6
五、简答题 1、唐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粟书》:“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汉诗律习题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