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 自 清 在 《〈 唐 诗 三 百 首 〉 指 导 大 概 》 中 说 :“ 在 旧 体 诗 里 , 有 字 数 、 声 调 、 对 偶 等 制 限 , 有 时 便 不 得 不 铸 造一 些 特 别 经 济 的 组 织 来 适 应 。 这 种 特 殊 的 组 织 在 文 里 往 往 没 有 , 至 少 不 常 见 。 初 学 者 遇 到 这 种 地 方 也 感 到 困 难 ,或 误 解 , 或 竟 不 懂 , 这 得 去 看 详 细 的 注 释 。” 现 在 高 考 古 诗 词 鉴 赏 一 题 , 难 倒 了 许 多 考 生 。 究 其 原 因 , 结 合 朱 先 生 所 说 , 我 们 推 测 该 是 不 了 解 古 诗 的 “ 特殊 组 织 ”, 试 卷 中 又 没 有 详 细 的 注 释 所 致 。 本 文 结 合 一 些 实 例 , 就 这 些 “ 特 殊 的 组 织 ” — — 句 法 , 做 一 解 说 。 一 、 特 殊 的 语 序 古 诗 词 中 的 特 殊 语 序, 好多 人都视之为倒 装, 这 是 不 够确切的 。 因 为虽然倒 装是 古 诗 特 殊 语 序中 重要的 一 种 ,但如果只说 倒 装, 那是 远远不 能概 括古 诗 特 殊 语 序的 种 种 特 殊 情况的 。 1.主语 后置。 这 里 的 主语 后置, 还不 仅仅指 主谓倒 装, 还包括主语 后置到 状语 与谓语 之间等 情况。 王维《 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浣女”, 应 是 “ 浣女归”;“ 下渔舟”, 应 是 “ 渔舟下”。 杨万里 《 夏日杂兴》:“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后句 应 该 是 “ 村村插秧收麦而喜”。 晁补之《 金凤钩·送春》:“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后两句 应 该 是 “ 我 试 向小园徐步”。 2.宾语 前置。 古 汉语 中 的 宾语 前置, 一 般来 说 都是 有 条件的 , 如否定句 中 代词 宾语 前置,“ 是 ”“ 之” 做 标志的 宾语 前置等 。 但古 诗 中 的 宾语 前置却往 往 无条件, 这 样也 就 为正确辨识宾语 前置增加了 难 度。 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后三 句 应 为“ 看 风流酷似渊明、 卧龙诸葛”。如果看 不 出宾语 “ 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