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响应、现场处置恢复与善后工作程序 来源: 发布时间: 2009-10-29 14:53:49 一、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情况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平时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还要落实好求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进行响应。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发生后的迅速扩散性以及波及范围广的特点,这决定了应急响应行动必须迅速、准确、有序和有效。 事故应急响应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控制危险源。及时有效地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事故应急响应的首要任务。只有控制了危险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才能及时有效的实施救援行动。特别是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2)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事故应急响应的重要任务。在响应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伤员对挽救受害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少伤残率以及减轻受害人的痛苦等具有重要意义。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发生后的迅速扩散性以及波及范围广、危害大的特点,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积极开展群众自救与互救工作。 (4)清理现场,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造成的对人体、土壤、水源、空气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除;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与监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除此以外,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还应了解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准确估算事故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为开展好事故调查奠定基础。 (二)、应急响应实施 1、事故报警 事故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关键。发生事故的单位,除了积极组织自救外,必须及时将事故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重特大事故,以及不能及时控制的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救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 2、应急响应行动的过程 应急响应行动一般按以下的基本步骤进行。 1)接报 接报指接到执行救援的指示或要求救援的请求报告。接报是救援工作的第一步,对成功实施救援起到重要的作用。 接报人一般应由总值班室担任,接报人应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