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全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患者围手术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临床表现隐匿,VTE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抗凝药物种类单一,剂量调整困难,变异因素较多,除专科医生外,其他临床医生掌握困难。近年来由于新型安全方便抗凝药的出现,骨科术后 VTE 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也制定出了相应《指南》和《共识》。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有不规范之处,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一、亚洲人 DVT 的发生率并不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中国人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生率大幅度升高,导致外周血管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加之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缺乏必要的体能锻炼,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急剧增加。马来西亚 Dhillon[1]对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和髋部骨折 88 例患者静脉造影,55 例(62.5%)显示 DVT,其中 11 例发生在腘静脉和股静脉(表 1)。」匕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一附院联合完成的有关关节置换术后 DVT 的硏究结果显示抗 凝 预 防 组 的 DVT 发 生 率 为 11.8%, 未 预 防 组 为 30.8%[2]o 与 加 拿 大Geerts[3]报告相比(表 2),亚洲人骨科大手术后 DVT 的发生率与西方人相似。二、骨科术后 DVT 有其独特的原因德国 Virchow 在 1856 年首次描述血栓形成的基本要素即 Virchow 三联征:高凝状态、内皮损伤和静脉瘀滞。骨科手术的 VTE 高发生率有其独特的原因:(1)下肢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手术后,由于隐形失血[4]导致血液浓缩和血液中存组织碎片、胶原、脂肪而易发生血液凝固;(2)下肢骨折后畸形及手术操作中对血管的扭曲以及骨碎片对血管壁的损伤都会增加内皮细胞损伤的概率,老年患者血管本身已存有病变,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导致凝血机制激活;(3)髋部骨折后疼痛,导致肢体正常的活动减少;(4)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大腿止血带、膝关节屈曲时间过长,术后固定、术后局部肿胀和活动受限都会增加静脉瘀滞。三、DVT 风险评估1997 年 Wells 等制定了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又称(Wells 评分表)用来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但其仅仅从临床上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来评估,未能用于 L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2003 年 Wells 等将评分与 D-二聚体结合用于 LDVT 的早期筛查。荷兰前瞻性队列硏究证实,对因原因不明性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