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1/1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Q 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讨论中期报告Q 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是近年来严重危害蔬菜、瓜果和棉花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其迅速蔓延和强大的适应性让人类对其防治产生了极大的困难。为此,本讨论旨在探究 Q 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恢复作物生产正常秩序。一、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Q 型烟粉虱成虫为白色或黄色的小型飞虫,长约 1-2mm,前翅透明,后翅白色,足有 6 只。幼虫椭圆形,又称毛虫,体色带灰绿色,由一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1.2 繁殖生物学:Q 型烟粉虱雌虫产卵 200-300 颗,孵化后形成幼虫,在腹部虫斑形成粉质白色附着物质保护,约 7-10 天完成 3 个龄期,之后化蛹,休眠 5-10 天成为成虫。二、防治措施2.1 生物防治:采纳蚜茧蜂、斑蝥、吴郁蜂等天敌对农作物进行生物防治,使害虫种群得到有效控制。但天敌存在掌握难度较高等问题。2.2 化学防治:该方法是较为常用的防治途径,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可能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同时开展这项工作也面临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2.3 立体保护技术:采纳大棚覆盖、密封墙体、放风设备等,对蔬菜、瓜果作物进行立体保护,可以有效防止 Q 型烟粉虱的侵害。但高昂的投资与运营成本依旧是其亟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分析,针对 Q 型烟粉虱进行防治需要提高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根据监测结果采纳针对性的防治技术。可同时采纳多种防治措施,形成联合作战之势,重点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农业进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中期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