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示踪法与高中生物学教学 同位素(isotope)一词来源于希腊文 Iso(相同)τoπos(位置),是指原子序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相同,而化学性质相似,质量不同的元素;它们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现象。目前已发现稳定的同位素 300 余种,放射性同位素达 1500 种之,它们大多是人工制备的。同位素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利用其射线进行右边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和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们带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追踪。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5N、14C、18O、32P、35S 等。检测组织中放射线的方法,通常是放射自显影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组织内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辐射,感光后显影成像的技术,可凭肉眼观察黑影的形状,或通过显微镜观察黑色颗粒的分布和径迹,从而确定放射性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用小型探测器(如盖革计数管、闪烁计数器)也能探测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动态。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 Hev esy ,1911 年,Hev esy 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工作期间,因怀疑女房东总是把剩菜改头换面之后给他吃。于是,他在剩菜中放上微量的放射性钍,然后在下一次的菜中检验是否有放射性,结果他每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所吃的菜是剩菜还是新菜。1923 年,Hev esy 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 210Pb 和 212Pb 的铅盐溶液中。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 和 Cu rie于 1934 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同位素示踪法具有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定位定量准确、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优点,目前应用极为广泛,它为揭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