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进销差价 - 简介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 元,进价40 元,则20 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 - 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 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 、“委托加工物资” 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 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 科目月末余额+本月“ 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 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 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 - 计算方法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 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 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 × 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 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