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InternationalTradeLaw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国际贸易法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国际货物贸易有关的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各种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学会用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纠纷,为今后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打下基础。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法学基础、国际商法。二、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贸易实务中出现的纠纷,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国际贸易法总论1.国际贸易法概论(4学时)(1)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体系(2)国际贸易法的历史发展与统一(3)国际贸易法的渊源(4)国际贸易法的主体(5)为什么要学习国际贸易法(二)国际货物买卖法论2.国际货物买卖法(12学时)(1)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有效成立及其主要条款(4)买卖双方的义务和违约救济(5)货物所有权和风险转移3.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4学时)(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涉及的法律(2)国际航空、铁路货物运输涉及的法律(3)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涉及的法律(4)航运和陆运货物保险涉及的法律4.国际贸易支付的法律与惯例(4学时)(1)支付工具及国际票据法律制度(2)托收的法律实务及《托收统一规则》(3)信用证的法律实务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4)国际保付代理的法律实务5.国际技术贸易法(4学时)(1)概述(2)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3)国际技术贸易方式(4)国际技术贸易管理(三)国际贸易管理法论6.国际贸易管理法律(4学时)(1)国际贸易管理法概论(2)国际贸易待遇(3)世界贸易组织7.反倾销法(4学时)(1)概述和基本概念(2)调查与征税程序(3)反倾销措施的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4)下游产品的监督与规避税令的防止(5)反倾销协议中的争端解决\8.反补贴法(4学时)9.保障法(4学时)10.我国管理对外贸易的法律制度(4学时)(1)我国对外贸易法及其基本原则(2)我国对货物进出口的管理(3)我国的海关、商品检验、外汇管理制度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有关部门进行实践和调查,并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两篇文章。五、教材及参考文献《国际贸易法》郭寿康韩立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法》冯大同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法研究》沈木珠著法律出版社大纲制定:于志军大纲审定:王国贞制定日期:2006年4月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法是调整的贸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调整的私法(商事)规范和调整的公法(管理)规范。2.国际贸易法调整的范围既包括、,也包括。其渊源一般表现、和。在国际贸易管理法中一般不存在。3.贸易救济中的“两反一保”措施是指、和。4.1980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国际性标准是。5.《公约》规定,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则自货物按合同规定交付第一承运人起,风险就由卖方转移给。6.如果双方在买卖合同中已约定了买方付款的地点,买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地点付款。如果未作约定,根据《公约》规定,买方的付款地是。7.《公约》对货物风险转移问题作了规定。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所造成。8.无论公约还是各国国内法,都承认、原则。9.调整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两个主要公约是和。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所作的书面合同保留与我国《合同法》允许口头合同的关系?2.国际贸易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3.简述一方违约时双方都可采取的救济方法有哪些?4.构成不可抗力事故应具备什么条件?5.简述卖方违约时买方的救济方法有哪些?6.如何理解《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作用?7.在承诺生效问题上,应注意什么问题?8.简述买方违约时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