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点燃生命智光——二中“352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几年的课改工作,让我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名不见经传到声满全区,逐步走向全省。课改真正成为了我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一、学校基本情况及课改背景呼兰区利民二中学校座落在哈尔滨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雪花路,是一所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学校始建于1992年,2006年9月搬迁至现校址。校园占地面积37268平方米,建筑面积5511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1910名学生,有教职工93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3人,区级骨干教师33人。2007年,我们在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现有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时,我校教学现状让人忧虑。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趴桌子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10多点钟还没有完成作业,课业负担沉重。老师虽然很敬业,但这种“精英式”的教育,在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也只培养了几个优生,且大多数还“高分低能”。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发展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学生发展以德能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必须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灵动性。因此,我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理念,重新构建了校园文化。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实施“352课堂教学”模式。几年的锐意改革,拼搏进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市、区业务部门的高度认可。继《中国科技信息报》《哈尔滨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报道我校课改情况之后。今年5月22日我校成功召开了“哈尔滨市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7月份《黑龙江教育》又对我校“回归教育本真,打造生命课堂”的做法进行了系列报道。课改真正成为了我校的发展之基,立校之本。与此同时,学校先后有大庆绥化、佳木斯等地区20多所学校前来考察学习,并给予高度认可。一次教学改革,盘活了一个利民二中。课改让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多点开花,并喜结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省级地方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省诗教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市德育工作、中小学体育教育先进单位;区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标兵单位等四十余项殊荣。目前,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迅速攀升,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呼兰区学校中的一大“亮点”。二、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教育观念。它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长远,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其它方面也必然要随之而动。在课改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明确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新一轮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2007年我校实地考察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和东营四中。在借鉴他们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构建了“352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为:“3”指课堂教学遵循的三个原则。“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5”指学习流程的五个基本步骤。即下发提纲,自主学习;对学群学,解惑生疑;组组互动,讨论释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巩固训练,拓展延伸;“2”指二项反馈提高:学生整理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教学反思,生成教学智慧。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方向,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课堂教学体现“10+35”的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