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既有历史人物、故事的趣味性,又蕴含着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因此,对历史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第 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相互照应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了基础性了解,但是对于历史事件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尚停留在表面,因此,老师通过史料的铺设,实行步步为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们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人物等方法,去推开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沟通的大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地图去解读文字之外的历史;分析史料,感悟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史料分析,感悟张骞为完成历史使命的坚毅精神;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感悟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推动了国家的统一。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沟通。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汉代人们将 阳关、玉门关 以西,即今日的新疆、中亚地权称作 西域 。2、前 138 年,汉武帝派遣 张骞 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 大月氏 夹击匈奴。前 126 年,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俗人情。3、前 60 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置了 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张骞通西域后,形成的亚欧交通线被称为 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绸、开渠、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域,而西域的良种马、核桃、石榴、葡萄传入中国。5、汉朝开辟了 海上丝绸之路 ,同东南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孟加拉湾、印度。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欣赏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学什们阅读课文并思考:张骞拜别汉武帝,跪着的是张骞,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三、历史探究: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