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精品文档八年级历史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师:(播放《长征》,展示材料及图片)材料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精品文档2/83/8精品文档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中央红军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吗?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的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博古、李德教师:(说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战胜敌人。教师: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经过广昌一战,红军又伤亡五千六百多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了。之后,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瑞金。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硬拼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冒险主义错误),结果一败涂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精品文档4/8精品文档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