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1 互换性与标准化概念1.1.1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在工厂的装配车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装配工人任意从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中取出其中一个装配到机器上,装配后机器就能正常工作。在 H 常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轿车、自行车、手表的某个零件损坏后,买一个相同规格的零件,装好后就能照常使用,显得十分方便快捷。这些都是零件互换性的具体体现。互换性就是指机器零部件相互之间可以替换,而且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在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方面,按互换性进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纳标准件和通用件,从而减少设计绘图的工作量,也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在使用方面,便于维修和售后服务。 互换性可以分为广义互换性和狭义互换性。广义互换性是指机器的零件在各种性能方面都具有互换性,如零件的几何参数、力学性能、抗腐蚀性、热变形、电导性等。狭义互换性是指机器的零部件只满足几何参数方面的要求,如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本课程只讨论零件几何参数方面的互换性。 按互换性的程度又可把互换性分为完全互换和有限互换。对于同一规格的零件,若不加选择和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并且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互换就称为完全互换。有时虽然是同一规格的零件,但在装配时需要进行选择或修配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互换称为有限互换。 完全互换一般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标准零部件,如普通紧固螺纹制件、滚动轴承等。这种生产方式效率高,同时也有利于各生产单位和部门之问的协作。 有限互换多用于生产批量小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情况。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每个零件的精度也势必要求很高,这样会给零件的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生产中常常采纳分组装配法和修配法。分组装配法的具体方法是,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扩大到方便加工的程度,完工后按实际尺寸的大小把被装配的零件分成若干组,按对应组进行装配。分组越细,装配精度就越高,但应以满足装配精度为依据。分组太细将会降低装配效率,提高制造成本;分组太粗将不能保证装配精度要求。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高精度产品,在装配时往往采纳修配法或调整法。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但能获得高精度的产品。因此,在精密仪器和精密机床的生产中被广泛采纳。只有同一规格的零件才能够实现互换性,但规格相同的零件其实际尺寸或形状并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