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桂芳孙雅洁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

刘桂芳孙雅洁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_第1页
1/2
刘桂芳孙雅洁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_第2页
2/2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摘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及运用赤平投影方法,从河谷两岸的岸坡岩体及其结构面特征等方面对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讨论。关键词:岸坡;赤平投影;稳定性分析 在铁路工程建设的进展下,特大桥岸坡稳定性的众多影响因素对铁路工程建设提出了较多的难题。因此,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特大桥的岸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做出合适的建设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着重探讨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讨论。一、工程环境质地以及岩体结构特征(一)工程概况 拟建桥位北岸属贵州省遵义县乌江镇所辖;南岸属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乡所辖。南岸有乡村水泥公路相通,北岸则仅有山间小路,桥址区交通条件一般。乌江镇坐落于即将修建的乌江大桥的上游,大型村庄一般有公路通达。 桥址区为黔北中低山溶蚀地貌,地面高程 605~826m,相对高差 221m。拟建桥位横跨乌江,乌江为深切河谷地貌。在乌江大桥桥址选择地段的流向为正东向,河床呈“V”字型,岸坡陡峭,局部达 70°。两侧坡体基岩大量出露,坡体表面植被较发育,桥址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乌江双线大桥里程号 DK262+325.66~DK262+756.34,全长为 430.68m。孔跨布置为1×32+(92+168+92)连续钢构+1×32,最大墩高 115m。其平面纵断图[1]如下:(二)地质构造环境桥址区为一单斜构造,未见断层及褶皱发育,总体构造较简单。区内地层倾角相对较缓,乌江左岸岩层产状 N5°E/15°NW;右岸岩层产状 N5°E/16°NW。岩层走向与线路呈小角度相交[2]。区内岩体受构造影响较严重。桥位区构造节理多为陡倾角状,节理面多呈闭合状,间距 0.3~1.0m,延伸长度一般 0.5~3.0m,部分大于 10m。据现场调查在乌江北岸线路右侧的岸坡中发育有 2 条较大的贯穿性裂隙,距线路 50m 左右;线路左侧发育有 1 条较大的贯穿性裂隙,距线路 50~60m。这 3 条贯穿性裂隙节理走向与线路呈小角度斜交,开度 5~10mm,间距 0.3~1.0m,延伸长度大于 3m,现场可见裂隙宽 3~5m,长度大于 50m,裂隙带内见较多的松散岩体,其下方有大量的块碎石堆积,在坡顶处形成相应的沟槽地貌[3]。拟建大桥的墩台即位于这几条贯穿性裂隙之间,对其桥体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三)岩体性质及结构 左岸桥址处岩层主要为灰岩。桥址处顶层为巨厚层状、厚层状灰岩,岩石强度大,层理面明显,局部裂隙发育,主要为卸荷裂隙,顶部植被茂密。中部以风化的泥岩为主,强风化,局部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桂芳孙雅洁渝黔线乌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