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陆军美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反思(上)上世纪 80〜90 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持强思变”和谋求绝对优势军事思维的牵引下、以及美陆军急于解决海湾战争后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美国陆军于 90 年代初决定开展部队数字化建设,试图通过革新现有编制、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武器等措施,打造一支未来强大陆军。2000 年年底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师一一美国第 4 机步师建成,2004 年年底,该师又率先完成模块化改制,2015 年后,美国陆军计划逐步建成装备全新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的 7 个“斯特瑞克”旅战斗队以及未来战斗系统(FCS)旅战斗队……美陆军数字化建设工作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重温美军数字化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分析这一过程中美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陆军的未来建设大有益处。动因先进技术与创新思维是数字化建设的推动力历史经验表明,每次技术革命在极大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驱动军事领域的变革。20 世纪中后期,人类在技术上的飞跃主要出现在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上,为确保能利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美军的指挥官们很快意识到有必要制订一项综合计划。1989 年〜1992 年,美军四次制订和修订国防关键技术计划,确定了七大军事能力需求领域和十一个关键技术领域,用以指导 2610 年前的美国国防科技发展工作,其核心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然而,进行数字化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而且还要有创新的思维。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对其在 21世纪的需求以及获得前沿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分析。当时的陆军参谋长戈登?沙利文上将为这种变化提供了领导支持、构想及明确的理论基础。其构想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效能,使其成为当时正在开展的通过现有商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整个陆军数字化”计划的基础。根据沙利文的理念,要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武装士兵,并且把在战场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系统进行横向综合的链接,通过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将士兵和指令与保障基地各系统连成一体。作战需求的牵引是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为美国陆军发展数字化部队提供了强大的军事需求牵引。冷战结束后,美军所要对付的是大量潜在威胁,美军称之为“非对称作战”。美国陆军在海外的部署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大多是小规模应急作战行动。在 1990 年以前的 40年中,美国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