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1页
1/10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2页
2/10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3页
3/10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 2002 年 06 月 24 日 10:59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主持人阿忆知道一位教授,他原来学的是自动控制,后来搞的是高教研究,他还写过《城市季风》,他研究城市建筑。他还是"自然之友"的副会长,同时他还是央视"实话实说"的总策划,这个人是谁呢? 观众:杨东平。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杨东平就长这个样子。欢迎您来,我还没有介绍您要讲的题目,一会儿咱们再说。咱们先看看杨东平长这个样子,他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还得细挖。先看一下他的履历,杨东平,1949 年 9 月生,这个日子很奇怪,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的国庆,换句话说您也是国家的同龄人。 杨东平: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主持人:旧社会赶上几天,现在是52 岁,在上海长大,有一次我坐飞机带着太太,碰巧几个人都在讨论他们对上海人的蔑视,我就看着我太太的脸,她是上海人,不停的在红,您怕不怕别人说,上海男人,尤其是男人。 杨东平:因为在上海,人家都认为我是北方人。 主持人:对,上海人没有这么魁梧的人。 杨东平:因为我的父母亲也是北方人。 主持人:那怎么您在上海长大呢? 杨东平:南下干部。 主持人:是这样,那还可以寻求一点心理安慰,尽管我生长在这儿,我的种子是北方的。1968 年毕业于上海中学,在黑龙江插队落户。我比您小好多,我理解"插队"那是没问题的,我理解"落户"是把户口放在那个地方,您就消掉了所有的什么干部调令、城市户口,就变成农民了。 杨东平:对。 主持人:然后您要选择太太的话,必须是农民太太。 杨东平:当时还没考虑这个问题,还比较小。 主持人:尽管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发育成熟,想到要娶哪位农村太太,但是过来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总觉得当时有一个女孩我们很在意她,只是当时能力有限,还没有娶她,您没有这样一位村里的姑娘叫小芳? 杨东平:没有。 主持人:好,饶了您了。1975 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这个消息不会是错的吧?1975 年就毕业了? 杨东平:我们是工农兵学员,就是从农村到学校来上学了。 主持人:好,留校任教,从那儿毕业了留校任教,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但是当时叫北京工业学院。好,80 年代初开始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化研究,讲授中国高等教育史和教育社会学,这我也很奇怪,这跟您的专业,尽管咱们是工农兵学员,但是毫不搭界呀? 杨东平:因为我后来自己转向教育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