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射频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 相关搜索: 射频电路, 原理, 连载, 应用, 设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所用频率日益提高,射频(RF)和微波(MW)电路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高频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工业界的特别关注,新型半导体器件更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微波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载波频率在915MHz 和2450MHz 频率范围内;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频率在1227.60MHz 和1575.42MHz 的频率范围内;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工作在1.9GHz,并且可以集成于体积日益变小的个人通信终端上;在 C 波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包括4GHz 的上行通信链路和6GHz 的下行通信链路。通常这些电路的工作频率都在1GHz 以上,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但是,处理这种频率很高的电路,不仅需要特别的设备和装置,而且需要直流和低频电路中没有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下面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我从事射频电路设计方向研究4年来的体会,讲述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我个人在研究和工作中累积的一些实际经验。 作者介绍 ChrisHa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设计;负责或参与的项目包括:主动式射频识别系统设计、雷达信号模拟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集成运算放大器芯片设计,兼容型 GNSS 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等。 第1章 射频电路概述 本章首先给出了明确的频谱分段以及各段频谱的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典型射频电路系统以及其中的单元举例说明了射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1节 频谱及其应用 第2节 射频电路概述 第2章 射频电路理论基础 本章将介绍电容、电阻和电感的高频特性,它们在高频电路中大量使用,主要用于: (1)阻抗匹配或转换 (2)抵消寄生元件的影响(扩展带宽) (3)提高频率选择性(谐振、滤波、调谐) (4)移相网络、负载等 第1节 品质因数 第2节 无源器件特性 第3章 传输线 工作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当频率提高到 UHF 时,相应的波长范围为10-100cm,当频率继续提高时,波长将与电路元件的尺寸相当,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用波的特性来分析它们。 第1节 传输线的基本参数 第2节 终端带负载的传输线分析 (1) 第3节 终端带负载的传输线分析 (2) 第4章 史密斯圆图 为了简化反射系数的计算,P.H.Smith 开发了以保角映射原理为基础的图解方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