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堂纪律的养成与调控 什么是纪律?纪律的普遍的含义是“改正错误与强化的训练” 。这里所指的是,目的是自律,也就是说训练的目的在于是每个人指导自己和监督自己。因此,如果教师在这句话里用这个词,他的意思是儿童应该具有改进自我监督和使他成为一个更能自我指导的人的经验范文九九网。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自由的状态里出来,让他们马上受到严格的束缚,开始可能因为新鲜感和上学的喜悦感努力遵守着,但慢慢地,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就表现无疑,因此会受到压抑。老师的批评和约束让他有受挫感和颓废感。但是,课堂的纪律是必须要的,那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是教师组织的体现。它是介于权威主义纪律观和放任的纪律观之间的一种控制形式,可以定义为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尽管这些准则与控制来自外部,但是他们能够被学生内化,使学生们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十分明显,如果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主要依靠外力强制执行,就是强迫纪律。如果主要依靠各人对课堂行为规范的理解并自愿执行,则是自觉纪律。自觉纪律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急不得。 一年级孩子的纪律现状: 首先,上学开始,表现良好,课堂上注意力十分集中,坐相端正,听讲认真,举手积极,对教师怕而尊敬。那是因为上学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还有对上课的好奇心促成的。过了十来分钟,学生逐渐表现出散漫的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的习惯,常讲话,开始有人做小动作,对老师也开始出现顶撞现象。这是学生的天性所致。虽说这纪律开始下滑乃天性所致,但不能由着他们的天性闹,不然课堂的效率如何体现?所以,作为教师,要开始研究课堂纪律的调控问题了。我教的几个班的孩子,男孩子是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纪律最大的群体,在男孩子里,往往有1— 2 个是头。很多事端都是这几个头挑起的,但这几个头非常聪明,有自己的个性。女孩子们则比较听话,较懂事。 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1、面向全班,我运用不同的竞赛形式吸引他们,让他们互相提醒、监督。比如,登山游戏,看哪组最先到山顶。比如,七色花游戏,看哪组花瓣最多,还有分草莓队、菠萝队等打五角星,四只小鸟,每只代表一队,看哪只小鸟最快飞到枝头上。这样做以后,我发现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生怕自己的行为会使整组影响,所以互相提醒,课堂纪律较容易调控了。但有个缺点,那就是你要变换花样,不断地变,不然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没了就又不行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