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管理制度总则职业化管理目的和原则第一条职业化管理目的1、开放多种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职业化资格评价,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在各个业务领域建立职业化的人才梯队。2、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职业化标准不断牵引员工终生学习、不断改进。3、以工作实绩和实际行为表现为依据,实现对员工能力的合理评价,并为招聘、培训、薪酬、选拔等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依据。第二条职业化管理的原则1、能力与实绩结合原则:依据员工的能力与实际业绩,确定职业化资格等级。2、能升能降的原则:职业化资格不是终身制,要动态调整,以实现对员工能力的适时评价。3、持续改进原则:随着公司业务的调整和员工能力的提升,职业化标准工作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优化;在职业化管理过程中,要着眼于如何持续地改进业务能力,获得高绩效。二、职业化标准与资格等级第三条职业化标准结构职业化标准主要由职业化资格标准与职业化行为标准两个部分组成。1、职业化资格标准职业化资格标准描述的是每个职位族不同级别员工所需的知识、经验与专业成果、技能要求、素质要求。具体各专业的资格标准内容见《职业化标准》。2、职业化行为标准职业化行为标准规范每个职位族不同级别员工所遵守的行为要求,它包括行为模块、行为要项、行为标准。它描述的是不同级别员工所承担的职责与业务/管理范围,体现员工行为的职业化水平。具体各专业的行为标准内容见《职业化标准》。第四条职业化资格等级公司职业化标准目前共分三大“类”:管理类、工程类、项目管理类;每类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具体如下:1、管理类:共3级,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工程类:按专业分为无线类工程师、传输类工程师、管线类工程师、交换类工程师。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交换类:共5级,按分工不同,安装、维护、调测工程师分1-3级,4、5级分别为交换领域内的专家和资深专家;(2)传输/数据类:共5级,按分工不同,分安装、维护、调测、数据,4、5级分别为传输、数据领域内的专家和资深专家。(3)无线类:共5级,按分工不同,安装、维护工程师分1-3级,调测工程师分1-4级,网优工程师为1-5级,4、5级为无线领域内的专家和资深专家;(4)管线类:共3级,按分工不同,分安装、维护两类;3、项目管理类:共3级,划分为“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三级项目管理”三类。第五条各类职业化资格,每一级根据员工职业化行为认证结果又细分为三等:预备等、基础等、职业等。三、职业化管理的组织及其职责第六条公司建立职业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化资格等级认证小组(下称“认证小组”)、职业化管理小组。第七条职业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化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所在职位族的高级或资深专家(内部/外部)以及人力资源总经理组成,一般6—8人。主要职责为:1、确定公司职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审定公司职业化管理制度;3、审定认证小组名单;4、审定认证小组关于各职位族职业化标准开发与修订的提案;5、对公司各职位族员工职业化评价结果进行评审;6、对公司各职位族员工职业化评价结果申诉的处理。第八条职业化资格等级认证小组认证小组承担所在职位族员工的评价工作。认证小组分公司级认证小组和分公司级认证小组。其中分公司级认证小组负责一、二级工程师、一级项目管理的认证;公司级认证小组负责三级以上工程师、二、三级项目管理、管理类员工的职业化认证工作。认证小组一般由直接管理者、更高级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分公司级认证小组由分公司总经理或授权的项目部经理负责组建,公司级认证小组由人力资源部职业化管理小组牵头组织。认证小组的主要职责为:1、根据职业化水平、工作实绩,对晋级被评价人进行全面评价;2、输出评价结果,整理评价资料,提交职业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3、职业化管理制度推行工作在本部门或本系列的宣传、推动。第九条职业化管理小组职业化管理小组由人力资源部组建。其主要职责为:1、制订、落实并优化公司职业化管理制度;2、组织公司职业化标准开发和修订维护工作;3、组织、指导、监督职业化水平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