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83 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周长的认识和周长的测量。教材的安排是用具体事例让学生先直观感知,引出概念,再通过一系列观察、想象、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2、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等一些基本平面图形,并知道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会进行长度的测量。并且学生通过美术课也 已理解了“边线 ”一词 的含 义 。这些都 为学生进行本节 课的学习奠 定 了基础。 三.教学目 标 及重 难 点 : 【 教学目 标 】 1.结 合 具体事物 或 图形,在摸 一摸 ,描 一描 ,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过程中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用自 己 的办 法 测量并计算不 规 则 图形的周长。 2.结 合 观察、操作、测量、比 较 等数学活动,发 展推 理能力,建立初步的空 间 观念,能清 晰 地 阐 述 自 己 的观点 。 3.在积 极 参 与 探 索 测量周长方法 的学习活动中 ,培 养 对数学的好奇 心 和求知欲 。形成实 事求 是的态 度以及进行质 疑 和独 立思考 的习惯 。 【 重 点 、难 点 】 重 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并计算规 则 物 体和不 规 则 物 体的周长。 难 点 :测量曲 线 型 图形的周长、用平移 的方法 比 较 周长。 突破方法:注重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线、树叶、直尺等用具。 【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法】 1.情境激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电子白板聚光灯功能和flash 播放功能,让学生在观察“小蚂蚁爬树叶”的活动情境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操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我为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都准备了丰富、直观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在“指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