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请考生注意:1.请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看见了瀑布,越近就越壮观。__________此刻所有的声响消逝,我回到平静之中,心因干净而瞬间自由。① 它声势浩大,只有成片的蛙鸣与它一起回荡。② 当爬到巨石悬岸上时,只见这水瀑威力十足,犹如地球能量通道的出口。③ 于是我坐到石地上,来接受迎面而来的风与水的洗礼。④ 这“巨瀑声音”对我来说,刚好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来专注静心。⑤ 喷溅上来的水花像是大自然给我的洒净,如清亮的琉璃不留一物。⑥ 瀑布声也冲刷掉我的杂念,冲到只剩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剩下。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2、下列对联与相应历史人物对应,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 言称尧舜宣仁政 民贵君轻为圣贤② 致君尧舜思仁政 垂老无家筑草堂③ 万户争传新乐府 千秋永祀老诗翁④ 志复中原吟铁马 诗继少陵诉忠情A.①孔子 ②荀子 ③韩愈 ④辛弃疾B.①孟子 ②杜甫 ③白居易 ④陆游C.①庄子 ②荀子 ③韩愈 ④陆游D.①孔子 ②杜甫 ③辛弃疾 ④白居易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标与武冈由“沅水”相通,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乐观豁达,为诗歌定下昂扬的情感基调,完全没有送别诗常有的离愁别绪。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人。D.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使“两乡”成为“一乡”,虽人分两地,却情同一心,传达出离别时的一片深情厚谊。2.2024 年初,一场空前的“新冠肺炎”灾难席卷了中国大地,四方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不久前,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我国大连一批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