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_第1页
1/11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_第2页
2/11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_第3页
3/11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 清初,“按行军旗色,以定户籍”。“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军民合一制是八旗户籍制度最初的形式,也是最终的形式。 若论旗籍问题,人系于户,户系于佐领,佐领系于固山(旗),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内中错综复杂,问题就出在这户籍既统兵、又统人之上。清军入关、旗人麇集京畿,分划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驻地以拱卫京师,旗人以此定籍也形成了。清晚期,驻京远郊密云县的八旗蒙古,在其户口册内一律填写“籍贯:密云,住所:满城”(旗人的聚居区域),清世宗胤稹说“京师乃其乡土”即是此意。基于此,派八旗兵驻守全国要镇的称“驻防”或“出差”,外任旗员来京的称“归旗”或“回京”。兵种,诸如护军、骁骑、火器各营,也还各有另外一种兵籍来加以约束。如城内护军,即不管如何钻营也不能派往圆明园护军营当差。至若旗下奴仆通过开户手续,便可得到独立或半独立的户籍地位,但定例对其中的一部分人必须另记档案,合八旗编制之外的民人入旗者统称之为“另记档案人”。这种做法,也就是为了控制着一种特设的册籍,来对他们加以区别对待。本来旗下奴仆,同样有奴籍,分别登记于各正户之户下。就人身依附关系的不同程度而言,它与一般人不同。正因为它具有旗籍与奴籍的双重束缚关系,他们若要反抗或逃亡也就加上了一层障碍和困难。 所谓户籍:以丁立籍,叫《丁册》;以户立籍,叫《佐领户口册》。以此详细记录其生子生女、成丁成户等事。旗人如在此类册籍中被除名,并不等于失去自己的旗籍。例如乾隆间被分遣到东北种地的一家一人,在册籍中虽除名了,而他们的旗籍俱在,即使数量有限,也是如此。通常一官一兵被革退,旗籍尚在;相反,旗籍被削除了,户丁籍自然也就消失了。乾隆年间大量汉军的出旗为民;偷挖人参重犯被发配两广、云贵的边远烟瘴地区等,削销旗籍,即是其例。据此可见,旗籍无疑是一种法权的表现形式,它的集中表现是户丁册籍。 满族统治者,从来重视旗籍问题。时过境迁,其制从弛到严,又从严到弛。不管严也好,弛也好,皆与清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均是由各个时期旗政上的需要而定。雍乾以后,八旗内的户籍制度相继加严,诸如旗籍中出现的正户、正身、另户、开户、养子、另记档案人、户下家人等名称,正是户籍上规章制度日趋繁琐的表现。这些名色,除去两头的正户和户下人较易明瞭外,介于两者之间的另记档案人等的问题则复杂难辨。这就是为什么从雍乾以后特别是乾隆初年,开展了以清查另记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旗户籍制度初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