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请考生注意:1.请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讨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讨论的呢?袁隆平:我们现在 13 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 2030 年可能达到 16 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 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主持人:30 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老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究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控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 1979 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讨论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袁隆平:我认为,科学讨论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摘编自《袁隆平访谈录》)材料二:“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一辈子当“庄稼汉”讨论玉米,当年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多打粮、吃饱饭。1972 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制造春玉术亩产 2500 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劲几。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李登海说:“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1973 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可北方呢?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在莱阳农学院,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 20 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宝贵。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