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阅读基本技能技巧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4.结尾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二.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④语言辞格: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三.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1.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特定的人物或某种抽象的事理、概念、思想或感情等,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或内容等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2.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或其它描写对象)的特定情绪。★3.铺垫与伏笔“铺垫”:在主要对象或事件发生之前,先对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环境、气氛进行描写,为主要人、事、物的出现做好准备。“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作暗示。★4.正面描写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生动而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也可理解为“实写”。★5.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也可理解为“虚写”。★6.联想由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由想起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就叫联想。★7.想象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8.白描与细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9.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10.照应: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11.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12.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1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及其他方式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对比:固有的修辞意义: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肯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