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分享第一单元现代社会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须依靠知识产权来保障。越来越多的国家遵守国际条约,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但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看看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吸取教训。许多西方公司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发现,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还未健全时,在东南亚投资无异于将钱付诸东流。要进入这些市场,西方公司不仅必须向相关当局说明他们的产品,而且还要说明他们产品的制作过程。而结果经常是本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很快被无耻地抄袭。盗用知识产权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美国化学制品巨头杜邦向一亚洲国家引进了一种名叫 Londax 的著名除草剂,用来除掉稻田里的杂草。该公司在该产品的研发上投资了数百万美元,而且又投入了 2500 万美元在当地开设了一家生产厂家。然而,不到一年以后,一瓶瓶非常廉价的冒牌 Londax 公然上市了。冒牌产品和正宗产品除了价格外的唯一区别是冒牌产品的名称是 Rondex,用的是蓝色瓶而不是正宗产品用的绿色瓶。但是,由于冒牌产品的价格比正宗产品的价格低廉许多,它成功毁掉了杜邦公司的投资。同时它也使得该公司不再愿意投资于新化学制品的研发。生产Londax 的配方本应该被当作是杜邦公司的知识产权。其他非法使用该配方的公司是犯了偷盗行为就像盗取了杜邦公司的机器或者该公司的其他财产一样。不光是产品,在亚洲市场上保护一个品牌也曾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就连 Kellogg's 玉米片的生产商 Kellogg's 公司也发现自己的产品被山寨:专业技术分享Kongal 牌玉米条,连包装也几乎一模一样。不幸的是,和杜邦公司的事件一样,Kellogg's 公司成功惩罚侵权者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当地的法律不承认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幸好,在经过许多轮世贸组织的谈判后,情况大为改观。然而,跨国公司必须保持警惕,以防被侵权。总有人试图从别人的研发、投资、商誉中牟利。如果成果得不到法律保护,创新就是空话。如今你经常会听到“知识产权”这个词——通常是从产权者嘴里。这不是意外,所谓“知识产权”可是能够让人挣大钱的,所以无数人想使你确信:知识产权是必需的,而不是忽悠全球消费者的大噱头。他们最有可能告诉你,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否则“创新”无从谈起。可为什么搞出这样一种东西,也就是其他人都从里面挣钱,而你却什么也得不到?虽然这是个亟待处理的问题,但它还是种对于创新的狭隘观点。创新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无数人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