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研究”学习笔记

“微研究”学习笔记_第1页
1/4
“微研究”学习笔记_第2页
2/4
“微研究”学习笔记_第3页
3/4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微讨论”学习笔记微讨论有很多别名,微型课题,个人课题,小课题讨论等虽然名字变换,但是其特点却是一样:小、实、短、快,小即切口小,实是它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短是说它讨论周期不长,一般一周、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快是说它见效快,讨论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不经过推广环节,直接让师生受益。 微讨论最先由美国的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两位提出,属于问题解决式的讨论性学习,他们提出的 BIG6模式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BIG6 模式的具体内涵是这样的: 1. 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一一任务定义 2. 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一一信息搜索策略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Access 猎取相关信息一一定位和搜索 4. Select a solution. Use of Information 选样一个答索一一运用信息 5. 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 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一一综合 6. Examine the result. Evaluation 检查结果一评价 因此,BIG6 解决问题的流程即:任务驱动→寻找搜索策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结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六个环节即是一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它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适用于老师自己针对自己课堂或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讨论。 我们教科室的常立钢主任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开区的微讨论模式:提出问题→寻求策略→付诸实践→获得经验。提出问题又分为几个环节,首先是发现教育现象,然后分析这种教育现象的本质,找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应然状态,即理想状态。第三步,从现象到应然状态之间的距离就是要讨论的对象—即问题。问题确定下来后就要寻求策略。因为教育是相通的,也许这种现象前人都遇到过,而且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寻求策略就是把这些先贤的经验找出来,然后挑拣那些和自己的班情相似的策略深化研读,从中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精髓,然后借由这种精髓来设计符合本班学情的问题解决方案。方案既定,下一步就是要来检验方案的合宜性了,就到了付诸实践环节,这一次可以是借班上课,也可以是在本班翻版重来,关键是要看运用这个策略来解决这个教育现象时效果如何,这一步要做好录音或录像,便于进行两次教学效果的比对。第四步获得经验即是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微研究”学习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