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给老师的建议》感想之一:老老师也需要学习石兰歆 一个学校要生存进展,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怎样搞好教学?怎样使学生都动起来?怎样发挥课堂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老师应该采纳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在课堂上,是教研方面必须深化思考的课题。 很多人的误区:老老师教学经验很丰富,实践管理方法一定很充足。我认为有待商榷。一些老师即使教一辈子书,由于工作安稳而产生的惰性,变得欠缺思考,懒于学习乃至思维逐渐僵化,教条化公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入新的元素,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假如几十年如一日机械重复着原有的旧东西旧知识,那么呈现出来的岂不是是刚上讲台时的那两三年的经验?这于教育而言是致命的。自然,诸多问题也就出现了!而搞教育教学工作假如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去无疑是失败的。我认为教育不分年轻年老,只要有好学精神,肯于钻研业务,这辈子都会无愧于三尺讲台。打个比方,一个毕业才三年的年轻老师,只要他很善于钻研业务,虚心请教,那么这位年轻老师肯定会后来居上,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各方面都取得优秀成果并脱颖而出的。不乏其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老老师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评课问题并无贬义。试想,自己的课都不想办法上好,怎么懂得评别人的课?又如何帮助年轻人成长? 老老师的学习就像登山,步步抬高;就像山村赏景,柳暗花明;就像竹子拔节,厚积薄发。松花江中学的尚银凤主任曾经在座谈沟通会时这样推崇她的一位同事:我们学校语文组有一位姓蒋的老师,40 多岁了,她每年都要花1000 多元钱买书,有专业书也有修养方面的书,看到好词好句还抄下来,时间久了,积累就很多,形成自己厚厚的资料库,关键时候顺手拈来。蒋老师也很敬业。她的教案不像我们用的常规教案,她写得特别详细,把自己要说的话,不同想法和情感都写了进去,所以每一课时都可以做公开教案使用。她爱人说:“每天晚上都看到她在写教案!”我们教材更换很频繁,但无论怎么换,蒋老师都有其中教材的教案! 这样的老老师的确令人肃然起敬!我也是四十多岁的老师了,但想想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平平凡庸,毫无建树,的确汗颜!好在一直努力去做个好老师,从不误人子弟。这个假期,学校布置了老师暑假作业,要求读前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作批注,摘抄或写读后感。我已经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