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张立霞(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本部分将 梳理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表述,简析学界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的代表性观点,阐述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1 . 课程标准中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要表述。 ( 1 )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2 )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提出阶段目标。课程标准按学段提出“阶段目标”,并有如下表述: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基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上面的表述将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项内容区分开来。课程标准研制者对此曾作出这样的说明:在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一起被列出,但课程标准同时认为综合性学习与前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因为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应该重视,所以专门列出,加以强调。” 虽然课程标准研制者强调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但在“阶段目标”中,这五个方面分项并列列出,形式上并没有体现出不同。 ( 3 )在“教学建议”部分的阐述。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以上这段话,是定义“综合性学习”时最常被引用的。另外,教学建议部分对综合性学习还提出了重视培养“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过程”等建议,以及提倡跨领域、跨学科学习等。 ( 4 )在“评价建议”部分的阐述。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