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化县“大城关” 发展情况介绍 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11月25日 德化县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31.6万。地处闽中腹地戴云山麓,境内海拔超千米的山峰258座,群峰连绵不断,地势起伏跌宕,峰回路转,没有超千亩的平地,交通相对不便。要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全面发展,难度大,投资量大,且发展慢、效益差。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关地处浐溪河谷盆地,浐溪横贯城区,地势相对平坦,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实际,提出“大城关”发展战略并坚持实施,走出了一条较为适合德化城市发展的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集聚带动城市发展 1.扶持发展陶瓷产业。德化陶瓷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晚清以后,由于战祸连年,德化陶瓷业渐趋式微。改革开放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德化县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精心制定并认真实施《德化县陶瓷业发展规划》,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传统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1988年至今,聚集在城区及周边的陶瓷厂家从 229家增加到 1100多家,从业人数从 1.2万人增加到 8.3万人,产值从 5400万元增加到 71.3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2 2.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城区集聚,原有的城市承载力明显不足,县委、县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立足城关地区条件较好的实际,广泛学习借鉴国内优秀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先后建设了26个住宅小区,实施了四期旧街改造,完成了9个“城中村”改造和18处房地产开发,动工建设了省级陶瓷民营科技园区等 6个工业项目园区,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城关建成区面积由 1978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0.5平方公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在城关落户的条件;规划建设一批适宜中低收入者购买的保障性住房,满足部分无房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需求;积极破解就学难题,免收中小学生借读费,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通过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城区人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