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观后感 影片最开始是威尔在观看橄榄球比赛时遇到了他的幼儿园同学卡米恩,他说:“他幼稚园时把我揍得好惨。”接下来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开车路过时再次见到了卡米恩,他当即就下车把卡米恩揍了个半死。 首先我觉得第一点需要分析的是:一般来讲,我们都对幼儿园时的记忆非常模糊,很少有比较细节的记忆。再进一步说,就算和同学有过过节,时隔十几年后也很少有人会有威尔那么大的反应。但威尔却一下子就能说出卡米恩的名字,告诉同伴们卡米恩对他的“暴行”,并且要将那人“置之死地而后快”。他这么“记仇”说明这件事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当然这结合威尔孤儿的身世是不难理解的,没有父母亲保护的威尔小时候一定受了不少同龄人的欺负,所以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止是针对卡米恩个人的报复,还是一种对他童年所遭受的苦难的宣泄。 其次我觉得由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威尔是有暴力行为倾向的,因为可以看出他在揍卡米恩时表现出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里克·M·加德纳在 《日常生活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与攻击行为相关的一些因素,结合威尔的情况分析,我觉得影响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本能倾向。加德纳陈述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所有的人生来就具有攻击的本能,这种冲动与性冲动一样,在个性形成 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威尔作为一个年轻的成年男性,这种本能就更容易爆发出来。 2.学习。加德纳说:“虽然生物学因素在攻击性上有某种作用,多数心理学家相信学习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威尔小时候经常受到他养父的毒打或亲眼目睹家庭暴力的发生,这种“榜样”的作用当然不言而喻。不管威尔无意还是有意,他都会学习到一些暴力的行为方式 二 还有一个想分析的地方是威尔处理和他女朋友的关系时的做法。 首先是他跟西恩教授的对话: “这女孩很漂亮,聪明风趣,她跟我以前认识的女生不一样。” “那就打给她,罗密欧。” “让自己发现她没那么聪明吗?” “很无聊吗?” “这女孩现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或许是你不想破坏你的完美,我觉得那是极好的哲学,这样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任何人。” 然后是威尔分手前和女友的对话: “你会希望你没说过这些话,但这是无法收回的事,于是我 跟 不 爱 我 的人 困 在 加州 ,她 却 希 望 一切 能收回。” „„ “你不怕什么?你活在没人挑战的世界里,你怕要做改变 你的事情。” “别告诉我,我的世界怎么样。你只是想跟低下阶层搞一下,然...